展望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头部企业供给侧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将继续保持正向增长,TFT-LCD优势进一步巩固,AMOLED量产进程持续推进,创新实力稳步增强,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同时依然面临低端产线重复投资,上游材料依赖进口,前瞻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  

一、对2021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远程活动增多带来新需求,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消费习惯,同时却推动远程办公、远程教育和居家娱乐需求大幅提升,需求增长带动显示产业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回暖,行业整体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电视销量环比上涨38%,创历史新高。从供给侧来看,三星、LG等企业在年初相继宣布将于年底中止液晶供应,转向发展新兴技术。

随着疫情对产业整体格局带来变化,韩国企业逐渐放缓退出液晶面板生产的速度。在需求增长和供应减少的双重影响下,面板价格经历了2017年以来的低谷后在今年下半年快速回升,55英寸面板价格从年初的105美元涨至11月的166美元,涨幅达到58%,这种态势还将有望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展望2021年,受远程经济、车载显示等新兴市场的带动,TFT-LCD出货面积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全年出货面积有望达到2.4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继续保持6.5%左右。受到韩国TFT-LCD不断减产的影响,大尺寸电视面板价格将较为稳定,TFT-LCD面板营收也将正向增长。预计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150亿美元,同比小幅上涨。除韩国企业推出液晶面板生产外,日本夏普公司于2018年被我国台湾地区的鸿海集团收购,JDI在连续亏损5年后计划出售其手机液晶面板产线;我国台湾地区面板投资后劲不足,近十年来仅新增1条高世代液晶产线,没有任何新建OLED规模生产线,同时将发展重心转向Micro LED。我国大陆地区业巳成为液晶面板生产的主要产地。2021年,我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出货量有望达到1.44亿平方米,全球占比超过63%。我国液晶面板的市场定位巳从保障国内面板供给转向服务全球。在此背景下,我国液晶行业凭借着庞大的产业基础、 系统的供应链体系、 持续优化的性能和不断下降的成本, 必然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极具竟争力。

(二)创新实力稳步增强, 新兴技术量产进程不断加快

2020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显示作为人机交互和接收信息的重要窗口之一,应用方向更加多元化。智能手机市场中,屏幕成为企业创新和竟争的重点方向之一,催生出了瀑布屏、透明屏、折叠屏以及环绕屏等技术,各家手机企业积极布局屏幕创新。电视、电脑是新型显示市场权重最高的应用之一,从现有格局来看,大尺寸、超高清、低成本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车载显示、智能显示以及虚拟现实等行业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新型显示的应用范围,也催生了面板企业和整机企业、智能家居企业合作,在对显示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给竟争激烈的新型显示产业带来了新机会。

展望2021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主流技术仍将不断迭代演进,通过渐进式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在性能方面,叠屏、Mini LED背光等技术将更加普及,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清晰度、分辨率和刷新率等性能指标,OLED也将通过LTPOTDDICFOT等背板技术有效提升刷新率、降低屏幕功耗,拓展应用范围。同时受全面屏普及和5G换机潮的影响,屏下集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屏下指纹将进一步占领中高端智能机,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并有相关机型上市。在屏下指纹和屏下摄像头的带动下,屏幕与其他传感器的集成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三)企业兼并重组日趋活跃,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2020年,我国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速度明显加快,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华星光电斥资76.22亿元收购苏州三星,收购完成后,TCL华星拥有38.5代和211代的高世代产能,全部达成满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5226万平方米/年。京东方121亿元收购中电熊猫,收购完成后,拥有58.5代线、18.6代线、210.5代线,LCD面板年产能将提升至7700万平方米/年。两家企业产能位居全球前两位,占比合计达到42.8%。通过兼并重组,我国龙头企业实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在配套领域,我国企业在彩色光刻胶、偏光片、靶材和设备方面均有并购案例发生,相关收购无论是对于企业本身还是对于产业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展望2021年,我国四大产业集聚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产学研结合紧密,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形成了新型显示、高端面板、超高清显示等一批产学研基地;以合肥及上海、南京和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上游基础良好,在靶材、偏光片、掩膜板、湿化学品以及光刻胶等方面初具规模;以深圳、广州、厦门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具有贴近下游用户的优势,面板企业纷纷落地建设模组产线,推动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重庆、成都、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则通过持续的产线建设,形成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新的增长极。按照产能来计算,广东、安徽、四川是我国产能规模最大的三个省份,总体规模占到了61%

二、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低端投资加大系统性风险, 二手设备倾销急需严防

伴随我国多条高世代TFT-LCD产线的建成,国外面板企业在生产成本、销售渠道等方面逐渐失去优势,开始陆续退出TFT-LCD面板制造领域,近期有大量淘汰替换下来的生产设备被以产线为单位打包推向市场。这些设备普遍已有十几年历史,技术水平落后于我国新建产线,且良率下降,维护成本上升,未来能持续运营的年限存疑, 收购具有较大风险。

同时二手设备生产的低质廉价面板冲击市场,会对产业环境整体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但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招商引资人员对显示产业发展水平认知不足,相关领域投资存在过热倾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二手线的现象屡屡出现,目前仍有多条淘汰产线正向国内销售,给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带来风险。

(二)关键上游仍然依赖进口, 配套护城河构筑任重道远

随着面板产能的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取得了 一定成绩,但还主要集中在难度稍低或质量要求不高的部分,关键核心材料与高端设备对外依存度仍居高不下。TFT-LCD用关键材料中,彩色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0%, 光掩膜版低于15%, PI取向液不足5%, 驱动芯片仅为3%AMOLED用关键材料中,有机蒸锁材料国产化率低于10%,其中红、绿磷光掺杂材料被UDC独家垄断,圆偏光片以及金属掩膜版、透明PI膜等几乎100%进口。同时二阶上游材料如TAC基膜、石英基板、防尘膜、树脂、感光剂、彩色颜料等同样依赖进口。核心设备方面,曝光机、刻蚀设备、蒸锁机、激光退火设备、激光剥离设备等设备及其上游关键零部件均被国际巨头垄断。即便在本土化率已相对较高的领域,高端产品如快速液晶、合金靶材、阵列段AOI检测设备等仍无法实现自给,关键材料和设备受制于人的状况对我国企业提升竟争力,保障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三)技术创新进程明显加快,前瞻布局不足与冒进并存

新型显示产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迭代迅速,本世纪初TFT-LCD技术仅用十数年就完成了对CRT技术的全面替代,我国显示产业曾一度因未能及时跟进技术创新而遭遇沉重打击。当前TFT-LCDAMOLED两种技术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仍在不断通过渐进式创新提升性能、改进形态、扩展应用,Micro LED、激光显示、微显示等其他技术路线进展迅速,下游整机竟争也给面板技术带来更多的创新挑战。我国面板企业起步较晚,本就处于追赶状态,且体量偏小,在研发投入上难以与三星以及LG等国际巨头抗衡,在多点出击、快速推进的前瞻技术布局上十分吃力。一些企业和社会资本试图走引进国外尚未成熟技术的捷径,但前期基础积累不够,技术突破能力差,产业化推进艰难,反倒造成资金和人力浪费。我国企业创新整体实力不足,单点盲目冒进的现状给产业未来升级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三、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坚持统筹协调持续推进

一是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掌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新动向,加强合作和信息共享,避免资源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建立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窗口指导和投融资监管,持续推进产业区域集中和投资主体集聚,做好重大项目部署和重点方向攻关,积聚产业资源,引导科学布局,防止盲目投资。

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多渠道和多元化的资金投资,继续鼓励多元化投资模式,采用技术授权、战略入股、合资建厂等方式,持续推进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合作。

(二)提升关键配套水平, 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是开展针对关键高端配套的重点突破,围绕有机蒸锁材料、彩色光刻胶、PI材料、金属掩膜板、驱动IC、刻蚀设备等关键材料和设备进行系统性攻关,连同其上游二阶材料和零部件协同推进,促进产业链均衡发展。

二是发挥骨干面板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产业纵向联动效应,支持面板企业以入股、兼并等方式向上游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体系。

三是加大配套产业资本投入,畅通高技术初创企业融资和上市渠道,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强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和投资,为配套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夯实技术研发基础,构建多层次创新体系

一是畅通产学研互通渠道,引导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建立从前瞻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多层次递进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人才梯队,提升产业综合创新实力。

二是聚焦关键基础技术,推进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鼓励骨干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集中突破产业技术升级面临的共通难点。

三是由协会、联盟、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牵头组织国内企业建立共享专利池,搭建知识产权体系框架,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整体创新实力和对外知识产权诉讼反制能力,加快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步伐。

(四)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一是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鼓励海外显示企业及先进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等来华投资建设。

二是鼓励境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等深度合作,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三是支持国内外企业、行业组织在新型显示领域深入开展标准研制、技术验证、应用探索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构建更为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开创新型显示产业全球合作共赢发展新局面。


转载  凯纳特光电